時間:2017-04-28
大田作物不得不講一下黑龍江,因為這里種植規模大,稍微抬抬手就是200畝以上,要是低于200畝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種田的,而且大部分是玉米或者水稻等大田作物,農機機械化作業程度比較高。
需要聲明一下的是:葉老師的走訪都是實地調研訪談,那些自詡三農顧問的人如果質疑就下去走走,別動輒把田野調查掛在嘴邊,一看就是嘴皮子功夫沒真正下過地,還有就是田野調查是嚴肅的社會學研究方法,要在一個調研對象的組織如村落里面同吃同住同勞動兩三個月以上才叫田野調查,我把自己的實地走訪只稱之為鄉農行走。這次走訪的除了大戶和合作社之外,還特別走訪了黑龍江某股份銀行的現代農業產業金融中心,詳細探討了農村金融的難題。
第一個是信用問題。
農民的信用問題是個老大難,但其實也未必那么難。最關鍵的是國內三農還是一個雙軌制問題,農民很難解決所有權機制和信用體系的關聯。
所有制上看,土地是公有,不是農民私有的,所以這個私有和公有的區別,讓農民很難基于所有制而建立信用;雖然當前在推行土地的三權分置,但土地確權后的質押和處置不具有流動性,所以也很難滿足當前的抵押和擔保的信用模式;
價格體制上發生倒掛,國內與國外模式截然相反,土地價格和農產品價格形成倒掛,土地的價格反而是最便宜的,而收益大部分讓農產品的流通渠道賺取了,導致農民收益處在最底層;
農村的傳承倫理正在變化,錢也成為主流,大部分人信仰缺失,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匠心和樸實之心,農民也只看短期利益,不考慮長期利益和生態環保;